本文是上面文章的摘要,只用于自己快速浏览.
目录
产生
声音(Sound),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。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。
声波
声音与波有着相同的关键特征:可以通过介质传播能量,而不是传播介质本身。
因此,我们也把声音称为声波
声音的传播介质可以是气体、液体、固体,比如:2个人面对面交流时,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对方耳中
振幅
从平衡位置到最大位移位置之间的距离,叫做振幅(Amplitude)。
周期
空气分子完全来回振动一次所花费的时间,叫做周期(Period),单位是秒(s)。
频率
物体每秒来回振动的次数,叫做频率(Frequency),也就是周期分之一。
单位是秒分之一(1/s),也称为赫兹(Hz)
比如440Hz代表物体每秒来回振动440次
因此,频率用来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
理论上,人类的发声频率是85Hz ~ 1100Hz,人类只能听见20Hz ~ 20000Hz之间的声音。
低于20Hz的称为:次声波(Infrasound)
高于20000Hz的称为:超声波(Ultrasound)
音调
频率越高,音调就越高。
频率越低,音调就越低。
响度
当提高声音的响度(音量,大小)时,振动的幅度会变大。
音色
音色
不同的声源由于其材料、结构不同,则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
不同音色的声音,即使在同一响度和同一音调的情况下,也能让人区分开来
原理
通常声源的振动产生的并不是单一频率的声波,而是由基音和不同频率的泛音组成的复合声音。
当声源的主体振动时会发出一个基音(基本频率,基频,Fundamental Frequency)
同时其余各部分也有复合的声源,这些声源组合产生泛音
泛音(Overtone)其实就是物理学上的谐波(Harmonic)
音调是由基音决定的,而音色主要取决于泛音
噪音
从物理学角度上讲,噪音(噪声,Noise),是指声源作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(频率、强弱变化无规律)。
从环境保护角度上讲,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、学习、工作的声音,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,都可以称之为噪音
讨厌的声音
这种让人讨厌的噪音和婴儿啼哭及人类尖叫的声音有着相同的频率
人耳对2000Hz ~ 4000Hz范围内的声音是难以接受的
而指甲刮黑板声音的特殊之处,就在于它的频率,正好处于2000Hz ~ 4000Hz频段内
行者常至,为者常成!